「生存只可得一次 要後退要後悔不可以 盡全力在這生尋求自身意義 光陰裡記下我的詩 
 生存即使得一次 也願意繼續試不管風雨 是成敗也好 誰能預知際遇 只知用心活一次」--林憶蓮《只可活一次》

“The main hangup in the world today is hypocrisy and insecurity. If people can’t face up to the fact of other people being naked or smoking pot, or whatever they want to do, then we’re never going to get anywhere. People have got to become aware that it’s none of their business and that being nude is not obscene. Being ourselves is what’s important. If everyone practiced being themselves instead of pretending to be what they aren’t, there would be peace.”--John Lennon

Wednesday, November 17, 2010

電影《在藍》《那年 春夏之後 》放映


《在藍》《那年 春夏之後》
放映時間:2010年11月21日(星期日)7.15pm
放映時間:2010年11月23日(星期二)9.20pm

導演 : 許雅舒、盧鎮業
片長 : 80
級別 : TBA
語言 : 粵語對白,中英文字幕

《在藍》故事簡介

「演」與「故事」是什麼關係?「演」和「故事」,哪個先有?「演」在故事裡處於什麼位置?為了探討兩者微妙的關係,許雅舒導演以暫名為“New Age”的一系列影片出發,而《在藍》便是實驗的開頭。是次導演透過鏡頭觀察和記錄幾位和「演」有著微妙關係的女性朋友,包括Jessey, Siuman, Ar Fee 和小丁,跟隨她們踏足紐約、香港及東京,所發現的並非完整的故事,卻是各自各的「演」:被凝視的她們在努力的演出,而拍攝者自己,又何嘗不是正用鏡頭在演?本片以紀實為由,卻又從何肯定:鏡頭前,鏡頭後,都不外乎是一幕接一幕的戲呢?

《那年 春夏之後》故事簡介

2010年,從元旦遊行到七一遊行,半年時間,包圍過中聯辦立法會禮賓府中文大學政府總部,經歷過反高鐵、五一六、五三O、六四、六二三、七一。群眾運動不只是那和平理性溫和口號式的遊行,越來越多人經驗到抗爭的多變性,不再是接受著某大政黨的單向領導,卻經歷著一種實時的組織性,那人民自決,是直接參與、交流的成果。 這些之後,這裡又靜了下來。然而,那些經驗已經讓人們走在一起,為著共同的訴求,發展著各自的網絡,人民力量仍是繼續發酵。 就在一天,這裡已有足夠土壤,面對往後更多戰線。

buy ticket in the Grand Cinema